English

资产是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关键

2000-02-25 来源:光明日报 谢鲁江 我有话说

长期以来,人们常常把国有企业改革与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村改革相比,认为前者之所以没有取得后者那样的成功,是由于改革不彻底。这实际上是把问题简单化了。国有企业改革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不能与农村改革简单类比,甚至可以说与农村改革有着本质的区别,形成这种本质区别的关键因素就是资产。

国有企业与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前的农村集体经济,在生产力上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层次。当时我国农村绝大多数处于传统农业经济的阶段,以体力劳动为主,主要的生产要素就是土地和劳动。农村问题的关键是农民没有劳动的积极性,不愿意向土地上投入劳动,所以投入产出水平很低,农村经济徘徊不前。联产承包责任制非常明确地针对这一点进行改革,把农民的劳动与土地直接结合起来,完全符合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存在特点,因此改革成效十分显著。国有企业是国家推进工业化的产物,与农村生产力相比,最为本质的区别就在于多了资产这个生产要素,而且资产是居于核心地位的生产要素。国有企业的发展、国有经济的壮大,主要表现为工业化资产的积累发展。国有企业、国有经济最为突出的问题也是出在资产方面,即与大规模的资产投入相比,资产的运营效益很不理想。因此,与农村改革侧重于激发劳动积极性不同,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任务是盘活资产,提高资产的质量和运营效益。从这个意义上讲,国有企业改革所针对的应当是资产,即改革的着力点要放在资产上,因为资产不活,效益不高,劳动的积极性是无从发挥的,也难以得到有效的回报。因此,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就需要深入研究资产这个因素的存在特点和运行要求,尊重其内在规律。充分认识资产这个因素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关键地位,进而需要对国有企业改革本身的内在逻辑和主要任务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首先,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规定性就在于它是一种成熟的资产组织和运营形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目标模式,它对于解决国有企业的传统弊端有什么针对性,是认识这个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在传统体制下,国有企业的最大的弊端就是资产效益不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围绕资产去进行制度安排,各级政府行政组织代替了经济组织来行使国有资产的管理和运营职责。由此进一步带来了政企不分、资产所有者缺位、行政分割等制度性弊端,造成重复建设严重等资产配置严重不合理的后果。现代企业制度就是首先针对上述弊端,要求确立资产在企业组织和运营中的核心地位。现代企业制度所要求的产权明晰,其内涵就是把资产占有、管理、经营、权益分配等责权利关系落实到位,围绕资产的运行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所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点就是要解决以资产为核心运营企业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把资产运营的问题解决好,才能说是真正达到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的,也才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

第二,从搞活国有企业转向搞好国有资产。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人们已日益清醒地认识到两个问题:一是把所有的国有企业都搞活,既无必要,也不可能;二是国有企业不活与国有资产的配置不合理、配置效率不高有着直接的关系。国有资产配置不合理、效率不高,是经济建设中长期忽视资产因素的必然后果。在过去的经济建设中存在两个突出的弊端:把经济发展片面地理解为上项目、建企业,把大量的人力物力用在了铺摊子上面,资产运营管理问题没有得到重视,体制上、组织形式上也没有安排;把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等同于国有企业布点,追求国有企业的数量,而忽视了国有资产的内在素质。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活力、效益、竞争力主要来自于资产的活力、效益和竞争力,国有资产在这方面是“短腿”,从而也就表现出对市场经济的严重不适应。这也充分说明,以往管理和发展国有资产的方式需要有一个根本的转变,真正形成以资产为核心、为纽带的管理体制和运营体系,这是国有资产制度创新的关键。

第三,改革投融资体制,扩大社会资产形成渠道和能力,优化社会资产配置。以往国有经济独自担当起了推进国家工业化的任务,所以国有资产的运行也就是整个社会资产的运行,由此而妨碍了社会收入向投资转化机制的形成,妨碍了社会资产的形成和发展。国有资产由于没有竞争者,一方面垄断了社会几乎所有的投资机会,造成战线过长,分布过宽,资产运行效率低下,布局不合理且难以调整;另一方面,社会多元化投资主体难以形成,或难以有所作为,形成不了资产使用上有效的竞争机制和约束机制,也大大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资产配置的效率及效益的提高。所以在社会投融资方面的制度创新仍然要尊重资产运动规律,以资产的内在要求为制度安排的基本出发点。

第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化,核心在于资产经营机制的形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最为本质的规定性在于它是资产的经营者,最根本的目标是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核心是落实资产所有者、经营者、管理者、监督者的责任,各方面的权力制衡关系都是围绕资产来安排和展开的。企业经营机制活不活,关键也看资产经营活不活,资产效益高不高。好产品、好管理、好班子,最终都要落实到资产的保值增值上,都要以资产的保值增值为出发点、为根本目标、为评价标准。因此,必须围绕资产来推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